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54篇
  免费   5163篇
  国内免费   3528篇
电工技术   1313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5207篇
化学工业   3474篇
金属工艺   18147篇
机械仪表   3269篇
建筑科学   16195篇
矿业工程   1294篇
能源动力   1192篇
轻工业   1255篇
水利工程   835篇
石油天然气   2122篇
武器工业   377篇
无线电   7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18篇
冶金工业   13617篇
原子能技术   445篇
自动化技术   782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683篇
  2022年   1706篇
  2021年   1950篇
  2020年   2049篇
  2019年   1507篇
  2018年   1260篇
  2017年   1990篇
  2016年   2129篇
  2015年   2454篇
  2014年   4307篇
  2013年   3768篇
  2012年   5006篇
  2011年   5871篇
  2010年   4427篇
  2009年   4520篇
  2008年   3627篇
  2007年   4671篇
  2006年   4182篇
  2005年   3460篇
  2004年   2886篇
  2003年   2474篇
  2002年   2113篇
  2001年   1785篇
  2000年   1540篇
  1999年   1231篇
  1998年   988篇
  1997年   933篇
  1996年   795篇
  1995年   583篇
  1994年   523篇
  1993年   356篇
  1992年   306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10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扬  王灿 《矿冶工程》2020,40(1):143-146
利用一级轻汽炮以一击二的方式对2种不同热处理状态的双相钢进行加载,采用多普勒测速系统对加载过程中样品的自由面粒子速度进行测量,通过金相显微分析、纳米压痕分析对样品进行表征,探讨了双相钢的层裂损伤演变。结果表明:孔洞并没有像准静态损伤理论一样在相界面处优先形核长大,而是在马氏体内部形核,然后长大贯通形成微裂纹贯穿整个马氏体,形成穿晶断裂; 由于相界面对冲击波具有反射与透射作用,冲击波从高阻抗的相传入低阻抗的相内时会在高阻抗相内形成拉伸脉冲,从而引起层裂损伤; 相界面越多,在高阻抗相内产生拉应力并形成孔洞的几率越大,样品层裂强度也越低。  相似文献   
72.
设计了一种开关磁阻直线电机,使用JMAG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优化。进行了推力公式的推导,研究了导通顺序和初始位置对电机推力的影响,并分析了三种典型情况的磁力线分布。对电机的定子和动子的齿部和轭部高度、宽度及铁耗进行仿真优化,得出了最优参数。将有取向硅钢应用于该电机,研究了推力与轧制角的关系,并与使用普通硅钢的开关磁阻直线电机进行了对比,推力有一定提升。提出在动子齿部开切向槽的方案,结果表明,开切向槽对推力的影响较小,并能显著减小推力波动。  相似文献   
73.
高强不锈钢绞线网与ECC的黏结是二者协同工作的基础,且黏结 滑移关系模型是其黏结性能的综合反映,故通过对17组51个高强不锈钢绞网增强ECC薄板试件进行单边拉拔试验,研究横向钢绞线间距、纵向钢绞线直径和相对锚固长度等因素对钢绞线网在ECC中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横向钢绞线的设置可使黏结破坏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延性破坏;高强不锈钢绞线网与ECC的黏结滑移曲线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上升段、微降段、延性强化段、下降段和残余段。基于试验结果,对钢绞线网在ECC中的黏结破坏特征和黏结 滑移机理进行分析,在相关黏结-滑移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钢绞线网与ECC的黏结 滑移关系模型,并进行模型参数分析。所提模型及模型参数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能较好地反映钢绞线网与ECC的界面黏结滑移特征。  相似文献   
74.
丁浩  罗帆 《水泥工程》2020,33(5):29-31
在分析了大量钢渣原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粉磨邦德功指数基础上,依据辊压机高压料床挤压粉碎原理,本文采用辊压机对钢渣进行预挤压试验,并参照相对易磨性试验方法,对比了挤压前后钢渣粉磨特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辊压机高压料床的挤压粉碎作用大大改善了钢渣的易磨性,有效的降低了钢渣的粉磨电耗。  相似文献   
75.
采用正交试验等研究了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回火次数及冷却方式对1Cr17Ni2不锈钢锻后回火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在回火温度630~730 ℃,回火时间120~360 min,回火1~3次以及冷却方式分别为空冷、堆冷、砂冷的条件下,对1Cr17Ni2钢锻后回火硬度影响因素的主次排序为:回火次数>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冷却方式,其中随着回火次数增加,硬度逐步下降,其余参数在试验参数范围内与硬度无明显正相关关系。在保温时间为240 min时,将回火温度升高至720 ℃,或在680 ℃下,将保温时间延长至720 min,进行一次回火,回火后空冷,硬度均高于3.5 HBS。在加热温度为680 ℃、回火时间为180~210 min,回火后空冷,回火3次可将硬度降低至3.6 HBS以下。  相似文献   
76.
分析了淬火配分处理对锻态Fe-0.2C-9Mn-3.5Al钢显微组织及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态试验钢主要由块状δ-铁素体、马氏体和板条状残留奥氏体等多相构成;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等温淬火温度升高而增大,在310 ℃时达到峰值;310 ℃等温淬火后在400 ℃配分3 min时可以获得较优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1175 MPa和21.50%,强塑积达到25.26 GPa·%;应力-应变曲线中存在着明显的“锯齿”状起伏,可能与亚稳态的残留奥氏体集中转变为马氏体有关。  相似文献   
77.
为提高EA4T车轴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采用激光淬火对调质态车轴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纳米压痕仪等对激光淬火层的微观组织、相变层深度和硬度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EA4T车轴钢表面经过不同工艺激光淬火后,相变层内的淬火组织主要由细小的板条马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成,其深度根据工艺不同从100 μm到800 μm不等,并呈现随淬火功率的增加和扫描速度减小,相变层深度逐渐增加的趋势。淬火相变层区域内,车轴钢的显微硬度基本保持在450 HV0.2左右,约为基体硬度的2倍,耐磨性显著提高。由于淬火道次之间搭接的原因,淬火层呈现波形分布,其中波谷马氏体含量高于波峰位置,因此其硬度明显高于波峰处。  相似文献   
78.
The effect of fluorid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an LDX 2101® duplex stainless steel (DSS) was studied. Open-circuit potential (EOC)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rtificial saliva and with the addition of fluoride (1 wt% NaF). Th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AISI 316L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SS) was also evaluated for comparison. Both open-circuit potential and E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DSS and austenitic SS undergo spontaneous passivation due to spontaneously formed oxide film passivating the metallic surface, in the simulated aggressive environments. However, LDX 2101® exhibits superior corrosion resistance as compared with AISI 316L, and this improvement is ascrib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passive film which shows a higher protective effect than the one formed on AISI 316L.  相似文献   
79.
本文论述了17型车钩钩体生产过程的工艺改进,介绍了17型车钩钩体尾部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通过工艺上采用保温暗冒口提高凝固过程补缩性,同时采用空心销孔芯提高芯子的退让性,并加强车钩钩体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措施,成功地解决了17型车钩钩体尾部裂纹问题,产品废品率由4.3%降到0.23%.  相似文献   
80.
The metric representing the wind energy forecast error, when reported as a percent, is calculated quite differently than the error metrics for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electricity load, or in other industries such as manufacturing when they are also reported as a percent. The resulting calculated metric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what would be reported if the method utilized elsewhere was employe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ssible forecast assessment and operational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is finding. Concerning the prospects for improvement, the errors reported in MW of energy have a systematic component. With this insight, we developed a model to improve accu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